|
|
一、机械围棋:“一上来只能星小目蒂角挂角”、“布局全是摆定式”、“人家一走我就应”、“人家攻我就码眼或逃跑”、“哪里棋薄赶忙补”……一旦只能这么思考(哪怕统统是所谓金科玉律的常识),那你就不能自由自在驾驭和享受围棋了。这就会极大地限制你的提升空间。也可以想见,当遇到或是机变百出或是拼命三郎或是不循常规的对手时,你将如何头昏脑胀心慌意乱左支右绌。黄龙士、范西屏、吴清源、武宫正树他们就再也不会灵魂附体了。围棋变成机械,就会失去生命力。藤泽秀行说得好:    学习是很重要,但不是唯一重要,尽信书不如无书,脑袋里塞进太多成见,实在是会严重戕害想象力创造力。曾经有棋手评论吴清源说:应该补一手的地方也置之不理,看起来总是薄,总是格调不高。其实这个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围棋观的偏见,评论者是本格派,推崇中规中矩厚实行棋的棋风,看不惯快速灵活天马行空的着法。你认为薄,加以冲击战而胜之就可以了,躲在一边说风凉话是没有用的。只有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,围棋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。   二、快餐围棋:首先需要说明,我不是一概反对快,老友相见纹枰论道手起刀落你来我往,或者畅游网海刀光剑影捉对厮杀,那很好。我反对的是让围棋快餐化的倾向,围棋当然可以快下,但也不能不给慢棋一个容身之地,不是说现代社会快节奏就什么都要快(首先快节奏社会就很值得怀疑),围棋毕竟不是麦当劳不是方便面。我们心里应当给围棋这个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以相当的敬意,日本有“棋道”我们不能把祖宗的东西全败光。有些国际大赛(尤其韩国举办的)都改成了快棋赛,越来越形同儿戏赌一赌你的运气,每方只有两三个小时,形式瞬息万变迅雷不及掩耳盗铃,只要你少犯错误别走新手胜利就会向你招手,这样的棋还能有什么观赏性严肃性。这方面我们必须向日本学习,人家的棋具、礼仪、下棋环境都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;日本的两日制棋赛,无疑更有利于从容展现棋手的智慧。还有一点值得一说,“打将”是时间不够造成的怪现象(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),不夸张地说“打将”就是棋谱中的污点,影响人们观赏,流传到后世也会受到非议。   三、茅坑围棋:现代人讲求实际,我先把现钱揣进兜里,至于你那份儿能不能兑现,就要看你本事了——那当然赢的可能性比较大,这一点谁都能理解。但是这种情况已经泛滥成灾了,人人不琢磨别的事都拼命挖茅坑铺地板,只见守角守边三线四线满天飞,虚花花难以把握的中原大地寂寞难耐。当此时也,你难道没觉出围棋蒙上了一层异味?没觉得围棋越来越没劲?没觉得围棋的功利色彩太过分?说到这里,不由得想起武宫正树,如果没有宇宙流,那将是围棋多么大的遗憾。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”。   四、竞技围棋:这是和“艺术围棋”以及“大众围棋”相对而言的。 围棋的本质是艺术还是竞技?我觉得至少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吧。然而几十年来,围棋的竞技性已经被强调的太过分,这和竞技体育的畸形发展是同步的。我们怎么可以设想一个“围棋大师”,没读过孔孟老庄,不识道策秀策黄龙士,心胸狭窄鼠目寸光,足不出户生命中除了围棋一无所有——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天才创见,又能有多大的提升空间:说到底围棋还是人的艺术。从棋里,不仅能看出他的计算能力,也能够体现出他的人格品质。古人有两句话足以做棋迷的金玉良言,其一曰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”,其二曰“汝果欲学‘棋’,工?夫在‘棋’外”。古代把棋品分为九品:入神、坐照、具体、通幽、用智、小巧、斗力、若愚、守拙。个中内涵,值得人们深思。  没有大众围棋就没有竞技围棋(对应于竞技体育),大众围棋是竞技围棋深深扎根的土壤。围棋之国必然会成为围棋强国,而争金夺银的所谓围棋强国未必办得到让围棋之花处处开遍。但在竞技围棋受到万众瞩目的今天,大众围棋却缺乏相当的关注:普通学校没有围棋课(更不会有围棋专业),电视里难得看到围棋节目,棋友在生活圈子中往往连个对手都找不到。再夺金牌还只是锦上添花,普及围棋那才是雪中送炭,不要本末倒置才好。现下有不少的“棋童”,被家长破釜沉舟送到棋校学棋(费用之高足以榨干普通家庭)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考职业段位(比高考残酷得多),不成功就只有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(学业也耽误了)。这个是竞技体育存在的普遍问题,急功近利,缺乏相关配套保障。   五、竞胜围棋:这是和“趣味围棋”相对而言的。有人认为下棋的目的就是赢棋,有快感有成就感。那你真可怜,总得有赢有输高兴完了就是沮丧有必要吗(就是李昌镐也得输不少棋呢);何况能让你赢的游戏多的是,拳击摔跤打牌之类更适合你,选围棋真是糟蹋了,无异于入宝山却空手而归。(当然职业棋手赢得多就意味着挣钱多荣誉高,所以更得拼命。)沿途的风景更美,何必眼睛只盯着目的地呢!世说新语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:王子猷居山阴,夜大雪,眠觉,开室,命酌酒,四望皎然。因起彷徨,咏左思《招隐诗》,忽忆戴安道。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“吾本乘兴而行。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以我的体验来看,我喜欢围棋是因为围棋深奥有趣,从来不管形势判断啊点目啊那一套,感觉怎么下有意思怎么来。如果围棋不是这样有着层出不穷的趣味,它还会吸引几千年来一代代人们孜孜不倦地追逐和探求吗,那样它早被历史淘汰了。苏轼说“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”说的不错,但还是不够彻底,类似禅宗的观点“胜败如浮云”那才好呢!我这样说,不是完全否定争胜负,而是说,竞胜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,胜利是尊重与掌握围棋艺术规律的必然结果,是给真正喜好与钻研围棋者的附加奖品。玩棋能给所有人带来快乐,赢棋则永远不能。   六、“半目胜”围棋:保住优势最后半目胜就可以了,这种观点我们都认为再正常不过,几乎没有谁会提出异议(急功近利的成王败寇多么害人)。但是,它真的对吗?它是符合围棋艺术规律,还是违反呢?狭路相逢勇者胜,过去我们的国手对韩国的成绩为什么那么惨不忍睹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优势就保守人家一拼命就退缩,就这样一点点把胜利拱手送人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。赢一百目和赢半目真的没有区别吗?对于正处在学习提高过程中的棋友来说,输一百目和输半目有着天壤之别。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棋人来说,应当赢一百目的最终只赢了半目,毫无疑问自己下的臭不可闻,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大嘴巴。每着棋都是按照自己意图走的,就算最后输掉了,也只是技术有差距,大不了从头再来,而且这样下棋才能充分发挥个性与能力,不断锻炼节节高升,走自己的棋让别人无棋可走。你总想控制控制再控制,到最后往往没控制住(对手可不会被你牵着鼻子走)。瞻前顾后想法太多,只会造成阴影更影响成绩。如果用这种姿态跟下手下,也只能是越下越臭,因为你是以他的标准来下棋。真正的围棋不是斤斤计较能赢就行,而是发挥水平下出好内容。1978年,五十三岁的藤泽秀行在棋圣战首次卫冕战中1比3落后的绝境下,竟在第五局中痛施杀手,屠戮“刽子手”加藤正夫两条巨龙!最令棋界为之永远警醒的是,藤泽局后发表感想说:“我深为现在的胜负偏离了其本质而痛心,如将一盘棋比作双方争100元,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能拿到51元就可以了。但我却认为应该拿到其全部,这才是真正的胜利。本来能杀的棋不杀,即使获胜了,也称不上是真正的胜利!”   总而言之: 围棋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,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,才能够接近它的真谛。死记硬背围棋技术可能会短期内提高胜率,但无助于对围棋的深入理解。 围棋是综合性竞技游戏,博学多闻、生活丰富对提高围棋水平有很大的帮助。 围棋是人性的艺术,是一种生命的哲学。只有独立思考,具有完善世界观、人生观者才能深入理解围棋;而从一个人的棋上,也可以反映出他的人格品质。 围棋的魅力不在于好勇斗狠争强好胜,而是奥妙无穷的变化、层出不穷的趣味,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。急功近利是体会不到围棋的趣味和快乐的。 提高围棋三要素:一、学习:对围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。掌握围棋技术。体会围棋高手的智慧。二、思考:孔子早说了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学到招数还不够,学到思路才有益。三、提高修养:陶冶情操、博学多才、培养锻炼完善的人格,这属于内功,最容易被忽视。 围棋的规律是,放眼全局一步一步都是最善手,该出手时就出手;并不是审时度势见好就收,能赢棋就可以。 下棋的目的不是为了赢棋,而是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,在下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围棋的趣味与魅力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