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最近在TOM网站下围棋,看到“银狐”先生与“风物长”先生二人关于“围棋的境界”不同思想观点的文章,挺有意思,引发了我对“围棋的境界”的长考。
围棋是我人生大爱好,平时娱乐花时最多,但水平一般,围棋境界也一般,现为TOM围棋2D水平。“人的境界”是自己平时在处人待事生活中很关注的,故“围棋的境界”话题讨论自然会引起我积极凑热闹。
首先谈谈我对“境界”一词的理解:“境界”是由“境”和“界”二字组成的,“境”是关键要看在什么样的特定环境下才能去比较,“界”是广或深量中有人为衡量界定的主观概念。我认为谈到“境界”有三要素:特定环境、人为界定、比较概念(没有最高只有较高)。
在“特定环境”方面,要看看有没有可比性。比如说:拿社会上某个普通人来和人们心中圣人孔子来比较“人的境界”显然没有可比性,无论你如何流汗“正确”论证,仅论题就会被大众耻笑的。但将同是圣人的老子与孔子来比较“人的境界”,特定环境就成立了。我不多说,大家在拜读了两位圣人的大作后都会有“人的境界”谁比较更高的主观看法。
在“人为界定”方面,既然是人为的,就有人的主观因素,它同时涉及到界定人与被界定人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、审美感、人品等诸因素。比如:我们中华文化在“人的境界”界定时,往往是先看人的德性,再看人的爱心、自强、若愚、内敛、大气、不争、洒脱、守正、心量、美趣等等。所以说,既然是人为界定的境界,必然会充分反映人类对宇宙世界的主观精神的自然美好追求。
那么“围棋的境界”究竟如何来评价呢?拙见如下:
首先,论点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比较才成立。围棋首先是门智力竞技的脑力争胜负运动,只有成绩可比性,才谈得上论点境界的“特定环境”的可比性。
其次,大众、围棋爱好者、乃至专业选手都认为围棋具有文化艺术性,凡涉及文化艺术性的人类活动,都会自然涉及到“人的境界”、“人的德性与品行”,这就像人们常说的:“棋品如人品”,既然人的境界在围棋中会有所表现,因而,谈论“围棋的境界”不能仅片面地从围棋竞技胜负强大的角度,还要考虑到围棋的文化、内容、审美、做人的美境等境界的角度,来比较说明“围棋的境界”。
“银狐”先生文章论题“围棋的境界”,论据“日本围棋目前战绩虽差,但深邃、淡定、对胜负的超然,真正的高手会超脱胜负的境界,中、韩围棋的强大含有为了胜负而围棋,显得太功利了,太虚荣了等等”,结论:“日本,才是围棋的最高境界”。
“银狐”先生的论题“围棋的境界”之中韩日比较,放在特定环境下(与中、韩总体围棋战绩比较)不太成立,既战绩显差不甚相配,所以无论怎么辛苦论证,其结论不可能正确,还会显得挺搞笑。恰如明白网友跟帖,以“银狐”先生的推理逻辑,来推理“国足的境界”,以“国足”总输而淡定、不怕输、输了照样在国内联赛自娱自乐,从而推出“中国,才是足球的最高境界”这令人捧腹耻笑的荒谬结论!
当然,有些国人因日本近年来围棋战绩较差,就放出嘲讽日本围棋的言论,这显然不符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厚德涵养,但不能因为少数境界不高人的过激言论,导致“银狐”先生也随之过激地反论出“日本,才是围棋的最高境界”之谬论。退一步说,别说当下“日本围棋是最高境界”,就论出“较高”,咱圈内明白人也无法接受。按“银狐”先生文章的推理,合适的结论可以为“日本,有其围棋独到的境界”,如此我等观文后,即使内心有些想法,也无甚“瓜皮”可啃。
“风物长”先生文章论题也是“围棋的境界”,论据“围棋的境界一定和胜负有必然的关系,境界为了胜负而服务,不考虑胜负的境界毫无意义。中韩缺失的是对于围棋文化的执着,而恰恰不是对于围棋境界的执着,围棋文化没有胜负,而围棋有”。结论:“围棋的境界在我看来,最终体现出的,不是美丽的东西,而是强大的东西。”
“风物长”先生文章充分考虑到论题在“特定环境”下的可比性,既围棋的境界一定和胜负有必然的关系,要有一定的战绩档次才能放在一起比较。但文中片面地将论题“围棋的境界”与“围棋文化”完全割裂开来谈涉及“境界”的论题,从而得出有些片面的结论“围棋的境界最终体现出的不是美丽的东西,而是强大的东西”。看了使人不免生惑:境界不美何为境界?!这里“风物长”先生似乎对围棋竞技技术本身理解到位有余,对境界二字的参悟欠透。姑且不论咱中国是否“缺失的是对于围棋文化的执着”,就竞技文化而言,实际上我们中化文化从来不以绝对胜负论英雄,动机比结果重要,过程也比结果重要。
举例说明“围棋的境界”:“品下”与“品上”二人同为世间顶层围棋高手,“品下”战绩常第一,“品上”战绩稳居二,二人互战“品下”概率胜70%,“品上”概率胜30%,相互胜负半目间。“品下”行棋特点:计算盖世,棋品观下,恨空打入,宁爬取胜,不求棋美,只求结果。“品上”弈棋特点:精于计算,棋品观上,追求棋美,大局观强,柔中显刚,不战而胜。不用我多说,众棋友也会根据自己的围棋境界,来评价这二人谁“围棋的境界”之高低。
其实,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,二人围棋水平相近时,计算力微强的人胜率少高些,这也是围棋高手少年多的缘故。往往那看似“无理手”打入,竟成为该局制胜的所谓“妙手”。无理手与妙手之间往往是卵生兄弟或同体阴阳,高手时有不能辩明,评价常受制于胜负结果,这恰是围棋深奥玄妙之处,我们显然不能因为二位围棋水平相当,其中一棋手计算力稍强因无理手导致的胜局偏多点,而绝对地推论该棋手“围棋的境界”比较高吧?
然而,“围棋的境界”又是人为界定的比较性命题,就会客观存在地根据每个人的境界、理解、价值观取向而得出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百花齐放的合适看法。比如说:在界定我国近代特定时期圈内公认的二大围棋顶尖层高手“聂、马”谁“围棋的境界”较高时,必然会出现比围棋技术本身更复杂的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百花齐放没有输赢的合适推论。
综上所述,我认为“围棋的境界”是一个人为的比较概念,它应该受到围棋技术本身和围棋文化的双重影响。只有在围棋技术水平及战绩相当的前提下,通过观察棋的内容、文化、品行、棋内外涵延伸之德性等等因素,最后才能按中华文化标准比较得出谁“围棋的境界”较高的合适推论.
|
|
|